指南解读专栏内容每周持续更新,挑选热门&上新指南进行解读,供大家学习。
您也可在临床指南APP-指南解读专栏或医脉通指南小程序-指南解读版块阅读。
B细胞淋巴瘤NCCN临床实践指南迎来最新版本2023.V4,相对于2023.V3版在本次更新版本中主要涉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及惰性淋巴瘤向DLBCL的组织学转化等内容。详细内容如下: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1
BCEL-C 3 /6
三线和后续治疗
增加: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疗法- Epcoritamab-bysp(包括移植或CAR T-细胞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作为2A类推荐,并添加相关脚注:FDA批准Epocritamab - bysp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DLBCL、伴MYC和BCL2和/或BCL6基因易位的HGBL(双重/三重打击淋巴瘤)、HGBL(非特指型)以及FL和MZL引起的DLBCL。参见Epcoritamab - bysp治疗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CRS )和其他毒性的处方信息。
2023.V3版本
2023.V4版本
惰性淋巴瘤向 DLBCL 的组织学转化
1
HTBCEL-A 1 / 2
全身治疗方案(不宜性移植的患者)
增加: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疗法- Epcoritamab-bysp (仅经过至少二线全身治疗;包括移植或CAR T-细胞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作为2A类首选推荐,并添加相关脚注: FDA批准Epocritamab - bysp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DLBCL、伴MYC和BCL2和/或BCL6基因易位的HGBL(双重/三重打击淋巴瘤)、HGBL(非特指型)以及FL和MZL引起的DLBCL。参见Epcoritamab - bysp治疗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CRS )和其他毒性的处方信息。
2023.V3版本
2023.V4版本
更新解读
本次版本是基于近日,研究者报告的一项在复发性、进展性和/或难治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评估Epcoritamab安全性及疗效的I/II期、单臂、多中心、开放性、剂量扩展研究结果进行的治疗更新。
1
研究方法
纳入标准
该研究在2020年06月19日至2022年01月31日(数据截止日期)期间,共纳入157例患者在全球54家研究中心入组并接受Epcoritamab治疗。
主要纳入标准:包括研究的患者为≥18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ECOG)评分为0-2份,并记录有CD20+成熟B细胞肿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或其他侵袭性NHL,包括原发性纵隔LBCL、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或滤泡性淋巴瘤3B级)。
其他纳入标准:复发性或难治性疾病、既往至少接受过2线全身治疗(包括至少1种含CD20单克隆抗体的方案)和既往不适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或ASCT失败。复发性疾病定义为治疗完成后≥6个月复发,难治性疾病定义为治疗期间或治疗完成后6个月内进展。既往接受过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如果距离末次治疗≥30天)有资格参加本研究。
研究终点
主要终点是独立审查委员会(IRC)使用Lugano标准评估的总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缓解持续时间(DOR)、完全缓解(CR)率、CR持续时间、无进展生存期(PFS)、IRC评估的至缓解时间和OS。
2
研究结果
研究中所有157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均可评价。IRC使用Lugano标准评估的ORR为63.1%(95%CI为55.0-70.6%),CR率为38.9%(95%CI为31.2-46.9%)。LBCL患者根据Kaplan-Meier估计的中位DOR(mDOR)为12.0个月(95%CI,6.6个月至未达到)。达CR患者的mDOR未达到。预估的患者6个月和9个月时的CR率为88.7%。中位至缓解时间为1.4个月(范围为1.0-8.4个月)。中位至CR时间为2.7个月(范围为1.2-11.1个月)。大多数患者的CR在第一次或第二次评估时达到;其中有9例患者在第36周疗效评估时或之后从PR转换为CR。
注: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终点总结(根据IRC;Lugano标准)
中位PFS为4.4个月(95%CI,3.0-7.9),6个月时的PFS率为43.9%(95%CI,35.7-51.7)。获得CR的患者中位PFS未达到(95%CI,14.5至未达到)。患者的中位OS未达到。在107例微小残留病灶(MRD)可评价的患者中,MRD阴性率为45.8%。这些患者中,预估的6个月时MRD阴性率为78.7%。达到MRD阴性患者的PFS优于MRD阳性患者。
注:LBCL患者使用Epcoritamab的疗效结果(根据IRC;Lugano标准)。(A)显示LBCL患者靶病灶的乘积垂直直径总和的最佳变化百分比。(B)显示DOR的Kaplan-Meier曲线。(C)显示PFS的Kaplan-Meier曲线
IRC与研究者评估的一致性较高,为82.8%。对于关键亚组,Epcoritamab的获益与总体人群一致。原发难治性疾病的患者(n=96)的ORR为55.2%,CR率为30.2%。在既往接受过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n=61)中,ORR为54.1%,CR率为34.4%,mDOR为9.7个月(95%CI,5.4至未达到);CR患者的mDOR未达到。在既往未接受过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n=96)中,ORR为68.8%,CR率为41.7%,mDOR为12.0个月(95%CI,5.6至未达到);CR患者的mDOR未达到。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观察到ORR和CR率存在地区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北美既往暴露于CAR-T细胞的患者比例较高所致。
注:预先指定的LBCL患者亚组的缓解(根据IRC;Lugano标准)。(A)ORR。(B)CR率
3
研究结论
在高度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包括既往接受过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中,皮下注射Epcoritamab产生了深度且持久的缓解,并具有可控的安全性。
版权声明:
NCCN授权医脉通翻译并提供NCCN指南全文下载。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文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用药及诊疗建议。
相关指南&解读推荐
指南原文
指南解读
NCCN B细胞淋巴瘤又又又迎更新!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增加新治疗方案!
声明: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