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乡民谣》电影海报
《醉乡民谣》是“科恩兄弟”执导的一部音乐剧情类电影并已于2013年12月20日在美国上映,上映之后收获了无数好评之外也一举拿下了电影学院奖、金球奖等若干影视界重量级奖项,并有机会冲击当年奥斯卡。影片讲述了一位穷困潦倒却又热爱音乐的民谣音乐人的奋斗故事。
年轻时的鲍勃·迪伦
剧情发生在1961年的美国,那年的鲍勃·迪伦也不过刚出道,当时美国社会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以越南战争为导火索,美国青年的反战热潮促使了新思潮的产生,尤其是以摇滚为代表的摇滚乐以及开始有了现代风范的穿着时尚,“嬉皮士”运动下的这个“时髦放纵的六十年代”引领了“新文艺复兴”的时代篇章。
“嬉皮士”男女
很多嬉皮士来自白人富裕家庭,他们抛弃富裕,来感受并赞美贫穷,体验简单而随意的生活。六十年代是美国二战以来极为特殊的时代,从马丁路德金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约翰肯尼迪总统遇刺、越南战争、人类登陆月球、赫鲁晓夫扬言要消灭美国等等都发生在这短短的10年中。反对越战的美国青年开了嬉皮文化的先河。他们把自己称为“有良知的反对者”,并且拒绝参军入伍。他们反对使用暴力,相信和平的思想与表达方式所产生的积极能量,可以解决世界上的问题。他们挑战社会的既有规范和传统道德观的“禁区”。六十年代那段日子里,他们几乎天天举行各种抗议活动和示威游行,种族主义、贫苦、妇女权利等等问题经常成为嬉皮声讨的对象。
“猫王”艾维斯·普莱斯利《Jailhouse Rock》
也得利于宽松的创作环境和狂热的艺术热情,摇滚乐、爵士乐发展鼎盛,而开篇所说的民谣,也正加快着复兴的脚步。除了从混迹于酒吧开始名声大噪的鲍勃·迪伦所代表的个人歌手,也有飞鸟、金斯顿三重奏等经典的乐队或组合,不常听西方民谣的人看到一些名字或许还有些似曾相识,可当诸如“Puff the magic dragon…”这样的乐声响起时,又仿佛记忆里已留下那个年代所留给我们的深深烙印。
《500miles》
春节期间大热的一部电影《乘风破浪》里有一首插曲叫做《别送我》,改编自《醉乡民谣》里的《500miles》。而这首歌其实是由美国民谣歌手Hedy West创作,并于1961年率先发行在民歌三重唱Journeymen的同名专辑中,在美国民谣乐队The Brothers Four的演绎下,这首歌被传唱为经典,电影里的这个片段,也是在向Hedy West致敬。《500 miles》,寥寥数笔,就写出了一个年轻人为了实现梦想,不惜独自远离家乡的惆怅,既符合电影主人公,也符合六十年代美国无数以梦为马的年轻人。而相比于用摇滚来宣泄不满,民谣作为一种更细腻的艺术载体用来盛装思乡之前最适合不过。而时代的变迁时光的流逝也如同歌里的反复吟唱一样一百里、两百里、三百里、四百里…感受的只有汽笛声,而我们却再也回不去。
然而优秀的作品还会让隔代的年轻人去体味那个遥远的西方,经典的年代。
推荐唱片:
Dave Van Ronk《Inside Dave Van Ronk》
The Brothers Four《Try to Remember,Greatest Hits》
Joan Baez《Joan Baez》
The Kingston Trio《The Capitol Collector's Series》
The Byrds《All Time Best Reclaim Music Edition》
文章来源:森木博物馆丨撰稿:了不起的小小超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