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开源技术交流,分享技术与知识

网站首页 > 开源技术 正文

10年前的程序员,走过的成长之路(一百多年前的程序员)

wxchong 2024-10-05 02:22:18 开源技术 13 ℃ 0 评论

十多年前,刚入行的我在一个大型国企负责编写一些桌面软件。当时我接触的开发是这个样子的。

开发语言

在我所在的部门,主要的开发语言是两种:C和C++。C通常使用很早的C89标准的gcc编译器。C++则使用后来臭名昭著,但当时依然非常流行的Visual C++ 6.0版本。

这两种语言我都很熟悉,大学4年学习算法,基本上只是用了这两种语言。加入了无数的技术QQ群,每天从早到晚都是语言细节。虽然大学刚毕业,但C、C++的经验并不比其他人弱。

开发环境

C语言的项目,主要用来做数据处理、分发的核心部件,在Unix服务器上原地开发和部署。是的,当时似乎并没有部署这个概念,编译之后把可执行文件拷贝到指定文件夹中重启就行了。

为了连接到这些Unix服务器上,我们使用了SSH Secure Shell Client这个工具。我作为一个萌新,C项目一开始不需要我负责,很久都不敢碰桌面上的这俩图标。

后来熟练了之后,参与了一些C项目,还在公司内网找到了XShell装上。其实没什么区别,但自认为比别人高端了很多,每天没事儿就研究里面的配置项,基本上把这个软件所有功能都用到了极致。

C++的项目,Visual C++ 6.0是一个很优秀的IDE,无需其他的开发环境支持。但我们通常都会在里面装一款插件:番茄助手

至于这个插件是干什么的,当时我并不太了解。只知道装了它好像写代码的时候会有很多提示,还能很灵活地切换.h文件和.cpp文件。其他功能几乎没有了解到。可能辜负了这么强大的一款插件。

编辑器

C语言服务器开发,大多数人都使用SSH远程工具附带的FTP、SCP功能,把文件下载到本地编辑,然后上传上去。我不一样,我一开始就用vim

在那个年代,我的手机是个摩托罗拉的液晶屏,后来又换了大屏的HTC G3,是很高端的款式(狗头),能在手机上看电子书。于是不知道哪儿下载了一些别人打包的电子书,其中有一本叫做《VIM中文用户手册》的电子书。(后来知道这其实就是vim的帮助文件中文版)。但当时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对这本书情有独钟,没日没夜的看,没日没夜的练习,大概用了不到一个月,对vim的很多高级操作都掌握的很好,按键也都形成了条件反射。

不得不说,vim给了我极大的成就感,只要我在单位电脑上敲代码,我身后的人都会感叹:“我眼睛都跟不上你的屏幕操作了”。这种效果是只有vim的键盘快速定位能力才能做到的,用鼠标的人是永远得不到这样的赞许的。

框架

C项目主要是通信,基本没有框架,纯纯的各种裸socket操作,在我这种萌新眼里基本上就是天书,看都费劲别说上手写了。

C++的项目主要是负责可视化显示和控制指令发送的。很多人可能看到Visual C++ 6.0就猜到了:使用MFC编写可视化界面。

在大学4年里,我一门心思投入在ACM OJ上,学到的全都是算法,居然并没有掌握任何一门和GUI有关的编程技能。MFC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庞大的东西。

当时我在夜里值班的空闲时间,从头到尾读了一整本《深入浅出MFC》。掌握了大多数技能之后,很快就上手开始编写一些杂七杂八的功能需求了。

就这样过去了一两年的时间,我已经从萌新成长为了部门里比较核心的开发人员,同时也在一线和软件使用者一起值班一起工作。因此我会接触到大量的需求,需求收集和分析能力却没有任何长进,什么活儿都接,活儿越干越多,这成为了压倒我的最后一根稻草。

解决的问题越多,就越多人来找我解决问题。这样的恶性循环一旦建立,就无法打破。最后疲于加班的我选择了离职,开始和同学踏上技术创业的征程。这就是下一篇的事情了。

这个系列会写很久,十多年的开发成长之路,从05年写到现在。相信会给刚入行的萌新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如果感兴趣,请关注我!


我是@写代码的莎白先生

什么代码都写,还喜欢带萌新入门

欢迎关注,欢迎提问!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