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开源技术 正文
科技日报北京2月18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技术探索在线17日消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的研究人员最近设计了一种新技术,可以在发现安全漏洞之前就进行虚拟修补。他们日前在一个国际研讨会上展示了这一技术。
据该项目的首席研究员非迪·考普提称,工程师们为寻找流行软件中的安全漏洞而不断研究解决方案,他们清楚地知道,在应用程序中找到所有漏洞是不可能的,这在实际上以及理论上都是如此。这就意味着,需要不断向系统部署安全补丁。
但在应用程序上部署安全修补程序是一项繁琐且耗时的任务,需要执行一系列步骤,包括识别应用程序的易受攻击版本、管理该漏洞、交付修补程序、部署修补程序,然后重新启动应用程序。通常,补丁要在很长时间内才能部署,因此应用程序在发现漏洞后的一段时间内仍然容易受到攻击。为了显著加快这一过程,IBM研究人员推出了虚拟补丁。
团队成员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来解决问题。他们在给定的应用程序上运行各种测试工具来生成数据,然后使用这些数据来训练模型。他们先为应用程序创建了数百万个样本,然后确定输入的分类标签:良性、错误或恶意,最终他们训练模型来预测一个新样本究竟是良性的还是恶意的。
研究人员根据他们之前生成的数据训练了模型。该模型结合了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递归神经网络(RNN),在预测威胁发生之前的漏洞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在评估中,他们的模型成功地在威胁之前检测到LibXML2和LibTIFF漏洞,准确率分别为91.3%和93.7%。
在未来,这一技术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在实际暴露之前更快、更有效地修补软件漏洞。研究人员还计划继续探索,以发掘其修补更广泛漏洞的有效性。
总编辑圈点
安全攻防战,一向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你来我往,是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是维持动态平衡。人工智能能为安全做些什么?IBM的回答是,能未雨绸缪。当漏洞出现,也就意味着损失随时可能发生。那么,如果能在漏洞出现之前就进行修补呢?IBM安全团队用“防患于未然”的思路来解决问题,预测漏洞的准确率达到九成以上。这一技术还需要在更多场景下得到考验和试炼,但可以预见的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安全攻防战,会有另一番打法。
猜你喜欢
- 2024-10-28 神秘技术联盟组织—自治梦工厂首次亮相
- 2024-10-28 仅用CPU就能跑到1000FPS,这是开源的C++跨平台人脸检测项目
- 2024-10-28 libtiff4.5版本在VisualStudio2022下的编译
- 2024-07-21 Windows下编译gdal3.7.1(Windows下编译cmake)
- 2024-07-21 免费,零起点,基于odoo16:一、安装odoo16开发环境(imac环境)
- 2024-07-21 在Ubuntu中安装OpenCV-Python | 三
- 2024-07-21 什么是虚拟修补漏洞技术?IBM是这样解释的
- 2024-07-21 Windows下Tesseract训练音符识别(windows下tesseract训练音符识别在哪里)
- 2024-07-21 CentOS8源码编译FreeSwitch1.10.6
- 2024-07-21 OpenCV静态库编译与链接(opencv动态链接库)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最近发表
- 标签列表
-
- jdk (81)
- putty (66)
- rufus (78)
- 内网穿透 (89)
- okhttp (70)
- powertoys (74)
- windowsterminal (81)
- netcat (65)
- ghostscript (65)
- veracrypt (65)
- asp.netcore (70)
- wrk (67)
- aspose.words (80)
- itk (80)
- ajaxfileupload.js (66)
- sqlhelper (67)
- express.js (67)
- phpmailer (67)
- xjar (70)
- redisclient (78)
- wakeonlan (66)
- tinygo (85)
- startbbs (72)
- webftp (82)
- vsvim (79)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