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开源技术交流,分享技术与知识

网站首页 > 开源技术 正文

汉字历史——器具篇(梳) 器物的字

wxchong 2024-12-22 21:18:41 开源技术 89 ℃ 0 评论

理线的木制器物

器具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梳”shū,形声字,同“”,从木?声,“梳”字目前最早见于西汉《揚雄·長楊賦》。木,与木本植物或木制品有关;?,生子,此处引用“疏”的“理线”义。造字本义:理线的木制器物。

备注:

长沙仰天湖楚简中有这样一段简文,“一齿齿又□□齿又芏彝。”,各版资料中,皆将“疋、齿”上下合并,释作“梳”。即便是在该墓中出土了木制梳子,也不能乱入吧。可以想象得到,梳头、理髪这类行为绝对会比人类用火要早,而如今却仅有“梳、枇、櫛、篦”,且还都是名词义。

5000年前的梳子

战国·梳子·长沙浏城桥一号墓出土

从商朝的甲骨文开始,历经商晚期的金文,再到西周全期的金文,直至楚简,(虽然楚简的书写年代主要在战国各时期,但楚简中所使用的文字多数是在商、周时期便已存在的。)“足、疋、正”这三个字的演变来看,商时期可能仅有“疋”字,而没有“足”字。商末周初,原本表示下肢的“疋”字分化作“疋、足”。其中,“疋”字中的“乛”符号侧重表示“脚、腿”相连的直角结构,字义作“脚”;“足”字中的“口”符号侧重表示“腿部”整体的圆筒状,字义作“腿”。

《包山楚简》中有这样一段简文,“一樻,又?,縞一縞……”,该书将“”释作“梳”。该段简文主要描述的是出行用品,文中说的是一种有纹饰的“樻”。人类的脚与梳具的结构大体上是一致的,因此,“”字作为描述“梳头、理髪”的器物,是合理的。但“”字不应被释作“梳”,究其原因应是受“疏”字的影响。

楚简中有这样一个字“”,“从糸疋声”,会以“梳丝、理线”之义。而秦简中的“疏”字,“从疋?声”。楚、秦两地的“?”字写法不同,而且,仅有楚版的“?”字具有“多条蛇”义。加上秦人“?”字的写法与“糸”相似,秦人有意将楚“”字中的“糸”写作“?”,以区别二者,进而“创造”了后来的“疏”字,且承袭“”字义。受“疏”字义的影响,秦末汉初的人后造“梳”字来表义“理丝、理髪”的木制器物。

抛开“疏”字来说,单就“梳”字所用的声符“?”来说,即便是使用楚版的“?”字义,也无法描述出如同“篦”一类排列整齐的器物。另外,从“疏”字使用“疋”来表音,而未使用“?”,可见一斑。

通过本篇的分析,仅能推测楚地、晋地(集成11676)梳头用的器物为“”,推测商朝至春秋晚期梳具的用字可能是“枇”。

扩展阅读:

仰天湖25·5:“一齿齿又□□齿又芏彝。”

包2·259:“一樻,又?,縞;一縞……”



古文释义



【唐韻】所菹切【集韻】【韻會】山於切【正韻】山徂切,从音疏。

【說文】理髮也。

【徐曰】梳之言導也。

【揚雄·長楊賦】頭蓬不暇梳。《文選》作梳,《漢書》作疏。

又【博雅】經梳謂之枃。

【廣韻】櫛也。

【釋名】梳,言其齒疏也。

【唐書·吳兢傳】朝有諷諫,猶髮之有梳。

【集韻】或作、

又【古音轉註】設竹切,音束。妝梳也。

【劉禹錫·歷陽書事詩】容顏本南國,妝梳學西京。




图片:六叔

文章:六叔






相关汉字





?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