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开源技术交流,分享技术与知识

网站首页 > 开源技术 正文

艏附加救生筏布置和操作需要关注哪些要求|液货船安全管理1000问

wxchong 2024-12-24 16:13:53 开源技术 63 ℃ 0 评论

第175期


[问题来源]

艏救生筏虽然是个小部件,但因为它属于公约中的救生设备,所以在检查时通常会被检查人员所重点关注,而在对该筏的布置及操作和养护方面,至今业界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及认知盲点,有必要予以解说。


[分析意见]

一、根据SOLAS公约第III章31条的1.4“对于从船首最前端或船尾最末端至最靠近的救生艇筏最近一端的水平距离超过100m的货船…….还应在合理可行的范围内配备1只救生筏,尽量靠前或靠后存放,或2只救生筏,1只尽量靠前,另1只尽量靠后存放。所述救生筏可用能手动脱开的方式系牢,而不必为能用认可的降落设备降落的类型。”


公约文字严谨但又晦涩,现给予通俗性理解如下:


1、常规船型来说,大多数船的生活区是在船的尾部,而当艏有船员在工作时(如在艏瞭望或抛起锚操作),如有突发事件或某些原因使得在艏的船员无法回到艉,此时船员可以利用布置在艏的救生筏以最快捷的方式逃生,所以公约规定了水平距离大于100米的船舶,要有这种布置。


2、这100米不是指船舶的总长,而是指离艉救生艇或筏的最近距离。特殊船型,当然也应根据该原则做出相应的布置。


3、认可的降落装置就目前技术而言通常是使用静水压力释放器,但对于艏救生筏来说,因为船舶在航行时经常遭受大风浪,静水压力释放器极易被大风浪冲开,整个筏被风浪打落下海的事也屡见不鲜,可见这种方式是不切合实际的,所以公约特别规定,“能手动脱开的方式系牢”,但同时又注意到,过度紧密绑扎又会导致紧急逃生时解开困难,在综合上述二点后,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筏绑扎(可以是钢丝)后连接一个快速脱扣,只要满足公约的“能手动脱开和系牢“这二个要点就可以了,无需认可的形式,(need not be of the type which can be launched from an approved launching device.)”就是这个意思。



二、IMO于2016.11.25 以MSC.1/Circ.1490/Rev.1通函对上述内容又做了统一解释,为突出重点内容,本文只对需要增加理解的地方做补充性说明,准确的以附在文末的CCS通函为准。另外需要注意到,某些解读并不是规则要求,而是行业提出的一些合理化建议。


1、照明要求


通函中明确了照明方式可以是固定式的,也可以是便携式的,便携式照明要求梳理如下:


●可接受独立电池灯具(如照明器)作为满足SOLAS公约第III/16.7条要求的照明。


●该灯具应能通过船上主电源和应急电源充电 ,并且在充电时应存放在它所服务的救生筏和登乘梯附近 。


●当其与船上电源断开时,该灯具至少能提供3小时强度不减的照明。


●该灯具应满足 LSA 规则第 1.2.3 节的要求。(见下列说明A)


●该灯具(如照明器)应满足 IP 55 的 防护等级要求。


●无论制造商是否标注其有效期,该灯具电池应满足IACS 统一要求(UR)E18的要求。(见下列说明B)


A)LSA 1.2.3本当局应确定容易老化变质的救生设备的使用期限。这类救生设备应标明确定其年限或必须更换的日期。确立有效使用期的可取方法是永久性地标明过期日期。如果每年都更换电池,或是可充电电池(蓄电池)若电介质的状态能易被检测,则电池上不必标明过期日期。


B) E18 Recording of the Type, Location and Maintenance Cycle of Batteries

(蓄电池型式,位置和维护周期的记录)


2、登乘梯:用符合标准的登乘梯或者能以受控方式下降至水面的其他设施。


此处有几个要点:


●长度到达水面,是指营运时从逃生位置到通常压载工况水面的高度值,并适当考虑本船纵倾和横倾的影响,(注意它不是空船高度值)。


●受控方式含义为只要能实现逃生功能的任何机械或人力装置都可以,用边绳和木棍组合的简易梯(类似于船员看水尺的梯子),或铝合金软梯也都可以,但不接受打结绳方式(单根的绳子上每隔几十厘米有绳结做抓手,类似于攀爬绳)。


●如果是在液货船的货物区域,OCIMF尚不接受可移动的铝合金构件。


3、登乘站(指船员逃生位置):


●筏站和登乘站可以在同一层甲板,也可以分开。这主要是某些特殊船型不方便把二者布置在一起。对常规船型而言,可以把救生筏放在升高甲板上,而逃生位置(登乘站)布置在主甲板上。降低逃生高度即有利于逃生的安全和快捷,也可以减少登乘梯的长度。逃生时船员把筏抛出后,利用筏的首缆把其牵引到登乘梯位置后逃生;从此处可看出,照明主要是针对登乘位置以及降落的水面而言的。


●除非结构十分特殊,相反布置时(就是把救生筏放主甲板而登乘站却在升高甲板上),有可能需要用人力把筏抬到上一层,这种方式在规则中明确为不允许。


●把筏站和登乘站都放在主甲板上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大型船舶如果压载状态下干舷超过18米时,应核查筏的存放高度(普通型筏上有说明,它的最大存放高度只有18米)。最近有检查时发现某轮的实际存放高度为29.5m,但筏体说明书上标明的最大存放高度是25米,这个缺陷是不应该发生的。



三、行业提出的其它建议(不是规定要求)


●位置:货舱最前端防撞舱壁或锚机附近,不宜超过艏向后四分之一位置处。


●救生衣和救生服应存放在筏附近(close to the survival craft.),如果附近没有遮蔽场所,可以订购或由船员自己制作一个玻璃钢箱子。


●带有图示的操作说明应布置在应急照明灯位置之下(灯和说明书之间以不超过3米为宜)。



●筏的近前方应有适当的避免海浪冲击的破浪板或类似装置,须注意挡板不要妨碍筏的左右移动,也即它不能把筏给围住,板上可根据现场需要增加开孔以减轻浪击力量。


●如果配有悬挂逃生梯的装置,则装置的强度应能承载梯子和2名船员的重量。


●如果没有悬挂装置,则梯子和舷边的接触面应为圆弧(防止尖锐舷边磨断梯子的绳)。


●救生筏应能向左右舷无障碍移动,在移动路线上有其它构件妨碍时,可能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例如主通道上的栏杆变成可拆卸式,要跨越大型管路的话,应在管路上方加焊花铁板构成的斜坡,供筏滚动或者方便抬筏的船员移动。最低要求是在良好海况下二名船员能搬动。(良好海况,在航海上的理解通常是指风力小于5级)。


●大型船舶因为干舷非常高,满足长度和强度要求的登乘梯会很笨重,这就出现了搬运困难。解决的方法是要么选用轻便型的,要么左右二舷登乘梯口都安放一个梯子。


●绳梯如果布置在主甲板上,建议横向放置,沿艏艉纵向放置时,不方便拿取。


●逃生时,优先选择风浪小的下风舷可能是比较恰当的选择,当然还应考虑其它因素。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