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开源技术交流,分享技术与知识

网站首页 > 开源技术 正文

歌曲像时代巨变下人民惶恐不安的心情 这些情绪藉由音乐流传至今

wxchong 2024-08-03 03:04:07 开源技术 40 ℃ 0 评论

上期,我们聊到了迪士尼的真人电影《美女与野兽》

这期我们聊聊迪士尼

反观迪士尼动画电影的整个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几乎在整个二十世纪,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电影,都是票房上的领先者(票房炸弹)。同时,迪士尼也是几乎所有动画新技术的开创者。

阿喂,你把Square Enix放在哪里啊?克劳德分分钟那把大剑砍死你哦。

平胸,啊不对,平心而论。史克威尔只能算是CG技术领域的集大成者,迪士尼才是爸爸。虽然近几年巨人有些固步自封,但三社并驾,共同作为行业领跑者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

而迪士尼,在为自己电影制作配乐上,也是下了大功夫的。主要就体现在,保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基础上,融合时代背景。也就是说,从迪士尼动画电影的整条脉络上,能看到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今的整个美国音乐大环境的剪影

接下来的几期,我们将拿出几个代表性的作品。谈谈那些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配乐,和当时的美国社会风潮。

1940s

上世纪四十年代,迪士尼正式进军电影业,借着1935年问世的三色彩色系统电影技术的东风,推出了它的两部动画电影。当时的迪士尼已经凭借黑白短片中的卡通人物,占得了极高的人气。

1937年,推出了享誉全球的动画电影--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rafts(白雪公主)。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后妈扮成的老巫婆、毒苹果,还有那面实诚的魔镜,都在我的童年留下了...

好吧,也没留下什么阴影,我对西方低幼向的恐怖不太感冒,还是贞子更让我耿耿于怀。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白女士的故事,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疑惑:

猎人找到白女士后,在树林里都发生了什么,猎人竟然冒着生命危险把她给放了?

七个小矮人和白女士生活在一起,究竟能擦出怎样的火花?

还有那个流氓转世的恋尸癖王子,就这么抱得美人归了,你告诉我这是TMD爱情?

不好意思,扯得有点远。我们回归主题,回归主题。俗话说,要了解一个人,你先得成为那个人。接下来为大家带来白雪公主的内心世界(大雾)

叫我如何不心动呢?破衣烂衫的白雪公主依旧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身为一个公主却在做擦地等又脏又累的粗活,但她并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在那口传说的许愿井旁,用心的对着白鸽歌唱,许下她纯真美好的愿望:

I'm wishing (I'm wishing) For the one I love

我在许愿(我在许愿) 让那真爱

To find me (To find me) Today (Today)

找到我(找到我) 今天(此时此刻)

I'm hoping (I'm hoping) And I'm dreaming of

我期许着(我渴望着) 我许愿

The nice things (The nice things)

为那些美好的事物(美好事物)

她虽说用一个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现有的生活,但是在心里依旧希望可以有一个人来带她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当一位骑着马的绅士真正的出现在在她身边的时候,她却惊慌的逃回屋子里,又悄悄的躲在窗帘后面偷看。后来,或许是被绅士的歌声打动:

One Song, I have but one song One song,

Only for you

一首歌,只不过一首 一曲,只为你唱

One heart, Tenderly beating Ever entreating, Constant and true

一颗心,柔和的跳动 永远恳求,永远真诚

One love, That has possessed me One love, Thrilling me through

这一份爱,让我如此着迷 这一份爱,让我浑身振奋

One song, My heart keeps singing Of one love, Only for you

一首我心永远歌唱的曲子 为了你,只为你

出于少女的矜持,只能借由小小鸽子来传递心动:轻轻的吻上小鸽子的唇,小鸽子飞到绅士手上,绅士轻轻的回吻了小鸽子。仿佛是想要借由小鸽子来表达白雪公主内心的羞涩,在小鸽子飞到绅士手上时竟也红了脸。

但这一幕却被恶毒的王后尽收眼底,结合魔镜的话,最终决定让猎人将白雪公主带到森林中杀掉。

上面的片段来自于对电影插曲《I’m Wishing》的意淫,也是本期的焦点。听过之后,你就会发现浓郁的时代特色,和其中的...

和其中的那股彷徨!这不光是白雪公主角色本身的彷徨,还是当时经历过大萧条后,极度渴望精神安慰的美国民众,发出的普遍诉求。

时代背景下,人们内心普遍焦虑。自1776年开始成为米国人民精神支柱的“美国梦”,在现实面前显得遥不可及,脆弱不堪。顺应大众心理,一大批曲风缓慢低沉的歌曲问世。壁炉,老式电台,还有VOA式的舒缓音乐。这些后来频繁出现在猫和老鼠里的意向,就是那时的“美国梦”。

Pale Moon

Our Love Affair

Frank Sinatra

上面这首歌,就是同时代的流行歌曲。

我猜你没点开吧。先听了,再看我带你装逼带你飞。

对比两首歌,我们会发现,它们有一些共性:

都有一种找寻自我的诉求,编曲上都有一种戏剧感,还有就是整体风格轻微的偏向晦暗。当然,其中也有不同之处。《I’m Wishing》作为动画电影配乐,在歌词上,是纯真美好的少女心事,主题也是亘古不变的爱情。

不过在编曲上利用回声式的重复,凸显了对“I’m wishing”中愿景的渴求。一如童话想要给人带来的,对美好事物的歌颂和向往。

1950s

1959年,迪士尼推出了Sleeping Beauty(《睡美人》)。这时的彩色电影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迪士尼庞大的体系,使其拥有自己独立的品牌形象,独立的制作团队,甚至有独立的导演,来专门进行迪士尼系列的创作。

选择《睡美人》,是因为它与《白雪公主》的相似性。两部影片有着大致相同的基调,所以在配乐中,更能看出两个时代的区别。电影中的配乐《Once Upon a Dream》,是今天要拿出来讨论的。

虽然它还保持着迪士尼系音乐一贯的合唱和声,但明显比之前的作品,多了一丝跳脱。比如更加明显,浮在人生之上的管弦乐声部,在明快节奏中行进的和声,突然划过的钢琴,还有曲调中清晰的高峰和低谷。

那么这一丝跳脱来自哪里呢?我们看看当时的美国社会:

受到1945年后,核弹危机思潮的影响,长期处于冷战中的亢奋感(美苏军备竞赛),再加上愈演愈烈的种族冲突。激烈的社会矛盾,像巨石一样,压在美国人民的心头。

这也造就了在当时的美国音乐中,极具特色的昂扬曲风。比如最为奔放的《Uranium Rock》,或是曲调柔和,但歌词却与之产生巨大反差的《Billy the Kid》。

Main Title / Once Upon A Dream / Prologue

Disney Princess: The Ultimate Song Collection

Disney

Billy The Kid

Gunfinger Ballads and Train Songs

Marty Robbins

这些歌曲就像是时代巨变下,人民惶恐不安的心情。似是重压下的爆发,喷吐着内心的迷茫。这些情绪藉由音乐,流传到现在,让我们得以穿越时空,一窥那时美国民众的心路历程。

本文为微信公众号:“音乐荐客 ”原创,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Tags: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