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德里的游客常说:顾特卜塔是最值得去的景点之一,它不仅是印度七大奇迹之一,而且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有着深深的魅力和历史厚重感。
到德里的第二天,匆匆吃完早饭,不到8点便乘地铁前往顾特卜塔。印度人的工作习惯是九点以后上班,8点地铁里还是蛮空的。到了距离城里15公里的顾特卜塔,园区刚开门,因为旅游团还都没到,里面游客不多,比较安静。这天依然有点霾,朝阳中的暮霭使顾特卜塔显得朦朦胧胧,反而增添些许神秘感。
公元10世纪,伊斯兰教徒入侵印度初期,穆斯林建立了德里苏丹的廓尔王朝。奴隶出身的顾特卜将军英勇善战,最终夺位称王,建立德里苏丹的顾特卜王朝,并开始大规模建造清真寺,还把高塔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一方面炫耀个人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象征外来的伊斯兰文明对印度本土文明的征服。
走进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古代建筑废墟,里边有宫殿,也有寺院,但都已经是断壁残垣了。登上一扇大石门,便进入了主殿,屋顶早已坍塌,四周的墙面犹存,上面有精美的雕刻。顾特卜塔则在整个遗址的后半部,73米的塔高,让它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塔身分5层,每一层都有突出的观景平台,塔身雕刻的《古兰经》经文已经被岁月风蚀得几乎看不到了。据说塔内有螺旋形登梯,但由于空间狭窄,登塔时容易发生踩踏事故,楼梯现已关闭。
遗址群中还有很多高大的立柱,均为当时穆斯林教徒直接从印度教寺庙中拆迁而来,可见伊斯兰文明进入印度初期对印度教的迫害是非常残酷的。
在园区转了一圈,同行好友忙着拍照,我便在一处树荫下的长凳坐下休息,没想到竟然惊起一大群绿色的鹦鹉,哗啦啦地飞到不远处一段宫殿的残墙上,嘎嘎地惊叫着,那情景有种“枯树乱岗乌鸦”的意境。坐在树下看着那群鹦鹉慢慢地安静下来,一个问题出现在我脑海中:从公元1190年开始, 印度进入伊斯兰统治时期,首先是中亚的伊斯兰贵族建立的德里苏丹国统治320年,接着,同信伊斯兰教的莫卧儿王朝于1526年崛起,统治印度超过300年。穆斯林总共统治印度600多年,印度为何没有伊斯兰化?
这个问题细细想来,应该说是“恒河女神庇护了这片土地”,的确,印度教的韧性和包容性使它能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变革和外来统治下存活下来。印度教具有深厚的哲学和文化传统,这个宗教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不断演化和适应,与其他宗教相互作用,形成了独特的信仰体系,不是刀剑枪炮能改变的。当然在印度教的基础上形成的种姓制度,使婆罗门和刹帝利等高种姓家族成为印度统治秩序的基础,也是外来统治者不敢过于强行改变印度宗教格局的原因之一,因为如果失去了这些家族的支持,统治就难以稳固。
(文中图片皆为同行好友卓培荣摄)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