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开源技术交流,分享技术与知识

网站首页 > 开源技术 正文

如何提高和改善自己的认知?隧道视野效应

wxchong 2024-09-07 01:26:53 开源技术 9 ℃ 0 评论

每天学习一个效应定律,每天给自己一个坚持的理由,每天前进一小步。

一个人若身处隧道,就无法看到隧道以外的路径。

这就是隧道视野效应。

影视里常演刚有电灯、电话、喇叭时,老百姓做出很多可笑的事。

用灯泡点烟,使劲吸,就是点不着;

不敢接电话,害怕触电;

没有麦克风就对着喇叭喊......

我们村里就有一位老人,年轻时看电灯不亮,用火筷子撬灯头,差点没被电死。

用时髦点的话说这就是认知不足。

认知很重要,这不用多说,问题是如何提高和改善我们的认知?

认知不是生来就有,而是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两个问题:

如何获取,如何运用?


如何获取?

学习呗。

讲“活到老,学到了”有点空洞。

我每天写一篇关于心理、管理效应的文章,不是因为我知识有多丰富,而是逼迫自己每天学点新的东西。

有人看了,觉得有所收获,我很欣慰;有人看了,提出批判,我又能学到新的了。

大部分人的认知是一条随着年龄不断向上增长的曲线,随着认知的不断增加,变化的速度逐渐地减缓,个别突然开挂的不算。

现实就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越难学习新的东西,越难接受新的事物。

不同年龄层的人,喜欢的东西不同。

九零后说零零后年幼无知

八零后说九零后少不更事;

七零后说八零后羽翼未丰......


不同年龄层的人生活态度也完全不同。

年纪越大的人,面对数码产品就越是笨手笨脚。

给家里老人买个手机,教了半天,还是不懂,教很多次,还是记不住。

你要是拿给孩子,他马上就玩得很溜,不用你教,他自己就能摸索。

这一系列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阻碍我们学习的有两个:

一是对新事物缺乏好奇心,二是被过往的认知所束缚。

一、缺乏好奇心

上了年纪,手脚变慢,记忆力变差是一方面的原因,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好奇心减弱了。

这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见得多了

好奇,来源于对未知的探索,当我们长大了,见得东西多了,就失去了探索未知的欲望。

懂得多了,所以问得就少了。

2、太忙了

我们都在为所谓的正经事奔波。

上学时,埋头应付各种考试;

毕业后,拼命地工作挣钱。

压力太大,空闲下来就想放空脑子,躺着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更不会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了。

3、自我封闭了

长大了,遭受的苦难也多了,对世界不再特别喜欢了。

觉得很多东西就算你知道了,学会了也没用,也不会有什么改变。


都说好奇心害死猫,但我知道大部分猫的死因肯定不是因为好奇。

当你对世界失去了好奇心,你的心已经走在衰老的路上。

所以说,人到中年,比野心更重要的是好奇心。

很多人25岁就死了,直到80岁才被埋。

二、被过往的认知所束缚

一个人最大的不幸,就是过早地形成了低层次的认知闭环。

就是被自己过往的经验束缚了眼界和判断。

就像是有一面高墙,把自己死死地锁在里面一样。

人们常说笨蛋有三种:一是不知道自己笨,二是知道自己很笨,三是以为自己很聪明。

这和认知的四个层次很像:

第一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自以为无所不知,无知者无畏。

第二层:知道自己不知道——对未知充满敬畏,知道差距与不足,知耻而后勇。

第三层:知道自己知道——掌握了事物的规律,有了自己的认知和判断。

第四层:不知道自己知道——空杯心态。

苏格拉底说:“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莎士比亚说:“笨蛋自以为聪明,聪明人才知道自己是笨蛋”。

《道德经》也有: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如何运用?

限制我们认知的是时间和空间,时间限制我们的判断,空间限制我们的想象。

1、放长眼光

一件事情,重要的不光是现在怎样,还有将来会怎样。

要看到事物的将来,就必须有高远的眼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瞄得准才能走得稳。

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快速的决断力和灵活的应变力,才能把握动态,整合资源,捕捉机会。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大多不能取得成功,轰轰烈烈闹一阵子就被镇压了。一个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军师就尤为重要。

姜子牙、张良、诸葛亮、刘伯温......

陈胜、黄巢、李自成、洪秀全失败了;刘邦、朱元璋成功了。

有点扯远了。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想要“风物长宜放眼量”,奈何我上小学就近视了,反正我是没到那个层次。

2、提升格局

在什么样的圈子里,就会有什么样的思维和格局。你经常接触到的10个人的平均水平,差不多就是你的水平。

在饭圈,每天都是彩虹屁,你说你脑子没毛病,谁信呐。

《庄子·秋水》说: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加入到更加优秀的圈子里,可以提升视野。尝试更换圈子,可以接触优秀的人脉,认识非凡的高手,能给自己带来启发,或者指引。

大数据、AI一方面方便了我们,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我们。

比如你今天买了双鞋,然后推荐给你的就是一堆的鞋。问题是,鞋我已经买了,我不可能天天买鞋吧。

比如你今天看了一条俄乌战争的新闻,然后推荐给你一堆相关的。他们打了几个月了,关我毛事。

其实我原本挺讨厌“认知”、“格局”、“圈子”这些词的。好像说的人都挺高大上,其他人就是废物一样。

但仔细想想其实也没什么。

认知是知识的获取和运用,格局是认知的范围,至于圈子,这和朋友圈是两回事。朋友是不分高低贵贱,但圈子只是一个范围。

抛开自己固有的认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才能感受到世界的多姿多彩。

不要因为心理的“圈子”限制自由的步伐。

#每天一点心理学#

Tags: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