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唐诗宋词的朋友,对“玉门关”一定不陌生,它真是玉做的门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难道只是为了好听吗?
自古以来,甘肃敦煌那地方就有中原贯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公元前129年,正是汉武帝励精图治时期,他派卫青率大军远征匈奴得胜。又过了十几年后,为了巩固既得领土,进一步扩充疆域,汉帝国开始修筑酒泉那地方的长城,并每隔百里左右设置一个烽火台,在极险要之地和交通要道上设立关塞,在西出的大道上设置主要军事关隘和贸易进出口,由此便产生了玉门关。
玉门关建在戈壁、荒漠、河流、湖滩之中,位置十分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方圆几百里唯一一个西进东行的要塞。建成前后,因新疆的和田玉进入中原常从此地经过,进而得名“玉门关”,所以“玉门关”的意思是玉进出之门。玉门关设立后,长年有驻兵把守,不仅有效地阻止匈奴和其它异族到中原进行袭扰掠夺,同时,同时也可增加税收,防止间谍进出,以及边民的随意逃亡和流浪。
玉门外,名字很好听,大家人人向往,就像是清末的美国旧金山的金门桥一样,很多人因名起意,克服困难去淘金,结果饿死、病死,累死在那里。自古以来,好听的名字都是对于贵族和富人来说的。对于穷人来说,就可能是鬼门关。玉门关也不例外。
玉门关常年有重兵把守,天高皇帝远,相邻属地的军官们互不统属,少受节制,养成了将军贪婪、士卒强横的坏习气,因此,普通人与之接触可能会常受欺侮;另外,关口临近人迹罕至、寸草不生,鸟不飞临的罗布泊,出关之前必须带足干粮和水草,否则,就会渴死、饿死,所以,对穷人来说,这不是好事。因此,玉门关内的小镇上还是比较繁华和热闹的,毕竟过往商旅较多,衣食住行需求较多,有很多生意可做。玉门关也成了大家长见识,了解异域风情和边塞军旅生活的窗口。所以,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玉门关日益成为小说家笔下述说别离、行侠仗义的舞台了。
当然,因为玉门关名字好听,而玉有祥瑞之气,所以有关玉门关的诗特别多:来济的《玉关诗》饮辔遵龙汉,衔淒度玉关,今日流沙外,垂涕念生还;胡曾《玉门关》西戎不敢过天山,定远功成白马闲。半夜帐中停烛坐,唯思生入玉门关;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可惜,由于年代久远,战事频繁,地理变迁,玉门关的具体位置现在已经无法确定,只知道是在敦煌西北的古驿道上。要确切知道玉门关的遗址,只能等考古学家在偶然的机会里去挖掘出来。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