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一个效应定律,每天给自己一个坚持的理由,每天前进一小步。
行走江湖,当然得有个响亮的外号。
飞天蝙蝠柯镇恶,赤焰狂魔莫小贝,恶贯满盈段延庆,万里独行田伯光......
报号的时候更是讲究,霸气外露,内裤外穿。
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威震山东半边天,赛孟尝,似专诸,神拳太保,山东济南府历城县马快班头秦琼秦叔宝。
生活中我们喜欢给别人起绰号。
蜗牛、小广播、铁公鸡、癞皮狗、白鼠狼、三毛驴子......
你有没有感觉:
被叫“蜗牛”的人,动作越来越慢;
被叫“小广播”的人,越来越能传是非;
被叫“铁公鸡”的人,越来越一毛不拔;
被叫“三毛驴子”的人,越来越驴性?
这不是幻觉,仔细回想一下。
起外号,其实就是给人贴标签的一种方式。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称为“标签效应”。
二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招募一批行为不良、纪律散漫、不听指挥的新士兵中做实验:
让他们每人每月向家人写一封信,说自己如何如何在前线遵守纪律 、听从指挥、奋勇杀敌、立功受奖等。结果,半年后,这些士兵真的像他们信上所说的那样去努力了。
标签效应的心理暗示看似简单,但实则杀伤力极强,可以无形中改变一个人。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完全可以用来训夫、驭女、教育子女、管理下属,甚至是报仇雪恨、无形杀人。
已婚女人的经常运动:数落自己的老公;
已婚男人的经常运动:抱怨对象的唠叨。
结果,老公越说越抽抽,老婆越说越唠叨,恶性循环。
一个女人,如果被人贴上“美女”的标签,她的言行举止就会不自觉地朝着美女的方向靠近。
因为她要给人营造一种美女的感觉,穿衣打扮就会讲究起来。
一个男人,如果被人贴上“渣男”的标签,他的言行举止就会不自觉地朝着渣男的方向靠近。
因为渣男有渣男的好处,得到的多,付出的少。
该怎么做,不用多说了吧。
对女人:你好漂亮,你好瘦,腰好细,胸好挺,知书达礼,善解人意,惜字如金......
对男人:你好帅,你壮,你好猛,你好厉害,你好勤快,你好大方......
夸得让他/她都不好意思,不自觉地就朝好的方向发展。
男人千万不要说什么短呀,小啊之类的,有些病就是这么得的。
女人千万不要说什么母老虎,母夜叉之类的,孙二娘就是这么来的。
一个人被别人下某种结论,就像商品被贴上了某种标签。
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对一个人的自我认同有强烈的影响作用。
被贴上好的标签,会形成一种内驱力,产生心理暗示,激发潜能,改正自身的行为。
被贴上不好的标签,也会形成内驱力,不过,是向坏的方向发展。
一个孩子被老师、被家长说成笨,说成不是读书的料,肯定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对学习失去信心。
一个员工被老板、被上司说成能力不行,说成不是做这行的料,肯定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对工作失去信心。
而且,沟通表达不一定要用嘴说,一个眼神,一个态度,一个表情就够了。
如果是真朋友,就少叫些什么“死胖子”、“瘦竹竿”、“矮冬瓜”、“大脑袋”等等;
如果是亲生的,就少叫些什么“笨蛋”、“蠢才”、“痴线”、“二百五”等等,
少给人扣帽子、贴标签、起外号,一个人被贴上了标签之后,就很难撕掉了。
一个蹲过大牢的人,就算改过自新了,别人也会时刻提防他,躲着他,难以得到别人的信任。
毁掉一个人,完全不用动刀动枪,张牙舞爪。
标签效应不只是对人有用,对事、对物也是一样的。
一个产品,被贴上物美价廉,买的人越来越多;
一家饭店,被贴上色味俱佳,吃的人越来越多。
相反,被贴一个“毒奶粉”,谁敢买;被贴一个“地沟油”,谁敢吃?
标签效应不只是对其他人有用,对自己更有用,可以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训练。
这招是李大嘴、小姜的拿手绝活:我行,我不是一般人!
我们也可以学习使用:
百炼千锤,高三无悔,金榜夺魁,舍我其谁。
振作精神,勇夺第一!
可以学习古人,除了自己的姓名外,还有字,有号,有座右铭。
曹操,字孟德,号奸雄,“宁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张飞,字益德,号环眼贼,“俺也一样”;
关羽,字云长,号美髯公,“敌羞,吾去脱他衣”......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